與中國的當代藝術經常表現出來的對宏大敘事——包括歷史意識、社會情懷、理論雄心、景觀強度等——的追逐正好相反的是,很多藝術家的工作中包含著對於微小事物、微妙感性的偏好。這種偏好不僅是趣味問題,更關涉著藝術家的方法,他們從切身的、具體的問題與經驗出發,即使這些問題與經驗並不顯得“重大”。因此,這些藝術家的很多作品表露出了對那些曾經流行或正在流行的景觀傾向的疏遠,既包括視覺、形式景觀,也包括理論、話語景觀。
“微物之神”來自印度作家阿蘭達蒂的小說,小說中的兒童視角似乎給敘述加了一個放大鏡,從中看到的微小、細碎讓那個抽象、整體而合理的既定世界顯得十分可疑。但在這個展覽中,藝術中的“微物”不僅包括客觀世界中的小事物,還包含時間性與關係性,即迅速的或緩慢的、微弱的或敏感的,這些不易察覺的存在屬性。作為一個展覽,“微物之神”也強調展覽空間本身的價值,而不希望它只是一個假設的白盒子,我們將會把作品與建築、環境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個可感的微觀語境。
——策展人:鮑棟
獅語畫廊非常榮幸邀請到策展人鮑棟策劃2018年度”新動力”展覽——微物之神。本次展覽是獅語畫廊第六屆新動力主題展,也是畫廊十周年特別系列展覽之一。作為獅語畫廊年度主題展覽之一,“新動力”以發掘當代藝術的動力為出發點,從展期設立到展覽立場,再到策展方式都頗具特色:這個系列展覽一般設立在每年的春天,3-5月份,映照大地回春、萬物蘇醒的自然規律,探索當代藝術經過一輪輪的沈澱、篩選後呈現新跡象與動態;同時,“新動力”強調的是內在的驅動力,探索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新穎的、內在的力量。因此,我們邀請策展人為展覽設立主題,並挑選藝術家與參展作品,邀請觀眾參加座談討論,展覽呈現的是“開放式”狀態,展覽主題是策展人、藝術家、畫廊與藝術觀眾一起探討的索引與方向。
陳友桐 Chen Youtong
陳友桐培育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長,在不同的微生物之間促發一種生長、對抗、死亡的自然關係,並在這個過程中,讓微生物群落形成一種直觀的自組織結構,以此呈現出了壹種微觀世界的活力。
董大為 Dong Dawei
董大為通過特殊的筆與紙,把媒介性在一系列的形象主題下發揮到了極致,並把觀眾的註意力集中到了圖像與物性之間的微妙互衍上。
何翔宇 He Xiangyu
何翔宇的《直線》與《橄欖油-過去的只是序曲》分別在空間與時間的兩個維度中試探著觀念與感覺的最小限度,讓觀念規則與事實例外之間張力獲得了一種可感的存在。
胡任乂 Hu Renyi
胡任乂在無數個裝藥品的小玻璃瓶上描繪了各種模樣的細菌,用誇張且主觀的色彩把它們變成了表現主義風格的形式,使“細菌”的形象充滿著文化的氣息。
蔣志 Jiang Zhi
蔣志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維度是發現和再造出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兩只手電筒的相交的光圈,鐵削在磁力下的奇妙扭結,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被轉換進某種“微言大義”的感性啟示中。
郎粲 Lang Can
在郎粲的最新作品中,她試圖以最少的語言去敘述,場景被壓縮在與播放屏幕一致的黑色的平面上,而情節則只是一個個突兀的機械破壞行為。
陸平原 Lu Pingyuan
陸平原用微小精悍的故事把藝術世界及展覽環境與想象的奇幻世界連接了起來,給日益枯燥的藝術話語註入了民間傳說、恐怖故事等綿延不斷的亞文化傳統。
沈瑞筠 Shen Ruijun
沈瑞筠所投入的是一種統覺的藝術,與之對應的是一個雜亂的、復調的、不可規約的世界,一種面對世界本身偶然性的世界觀,一種以此為機緣的藝術實踐。
王恩來 Wang Enlai
王恩來一直在發現並促成著事物之間的可能聯系,他給特定的事物施加外力,或者改變它們的環境,使事物在使用價值之外釋放出存在的活性。
張晉 Zhang Jin
作為化學博士的張晉把科學圖像觀念納入了自己的攝影作品中,他用實驗室式的工作方式把常見的事物如刀片、火焰、熒光轉換成為一種間接的視覺經驗,一種日常之下的微小秘密。
張雪瑞 Zhang Xuerui
張雪瑞的繪畫把結構與色彩控制在壹個盡量精確的尺度內,讓格子與灰色形成一種確切的秩序,在這種秩序中,她討論的不僅是繪畫的規則,也在探測著感知的細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