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耘,是國內卓有成就的的雕塑藝術家,紅磚、青磚、鋼筋水泥已經成為戴耘標誌性的雕塑語言,並在中國當代雕塑藝術界獨樹一幟。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週期間,香港獅語画廊將舉辦戴耘的首次香港個展並將展示他最新題材的創作,同時也榮幸的邀請到著名的雕塑理論家孫振華博士主持及出席是次展覽 。
建築營造了城市, 鋼筋、水泥、磚構成了城市的骨骼。當藝術家將外化的視覺元素剔除去,把最實質的結構構架作為雕塑的主體裸露在人們面前時,材料的骨感以及物性的美產生強烈的反差和對比,產生奇異的通感和藝術語言 。近期,藝術家戴耘將目光轉向具有挑戰性的物體形象,比如殺傷力武器AK47、現代設計感的沙發和自行車,當這些熟知的物品用最原始的建築材料表現出時,人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難以言表的骨感的真實。
開幕酒會:2016.11.4 周五 晚上6時-晚上8時
藝術家戴耘和學術主持孫振華博士(深圳雕塑院院長)將出席開幕酒會
前 言
一個藝術家和他作品所構造的世界是一個相互尋找的關係,2007戴耘終於與他的“磚系列”相遇了,從此以後,戴耘全神貫注地不斷與“磚”對話,不斷地延續、拓展,以至於“磚系列”家族的作品接二連三的出現。
在今天,“磚”成了戴耘的符號,它既是戴耘的勞動對象,又是戴耘藝術世界的本身;而戴耘作為“磚”的發現者和文化意義的詮釋者,他讓過去司空見慣,毫不起眼的建築材料有了一種令人驚讚的提升。
顯然,“磚”不僅僅是雕塑材料,除了它的物理特性和物質功能的邊界,它還有歷史、有故事、有性格;當然,“磚”也不可能自己說話,它需要遇見那個能釋放自己,能呈現自己的人,這個相遇的過程就是藝術創造。
面對戴耘的作品,我們不禁想起“磨磚豈能鏡?”的禪宗公案,藝術與非藝術、道與器、精神與物質、細緻與粗礪……界限就這樣被消解,常識就這樣被顛覆,習慣就這樣被改變。
那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 ——因為藝術家的智慧和勞動所創造出來的新的視覺經驗。
孫振華博士
學術主持、著名批評家、《中國雕塑》主編、中國美院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