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Gallery Hong Kong | Awaiting | Bian Qing Solo Exhibition

2024年6月6日 - 7月11日

狮語画廊 |香港

等待

卞青|个展

 

狮语画廊于2024年6月6日欣然呈献卞青在香港的首个个人展览《等待》,展示艺术家近年创作的静物绘画系列。

 

在卞青近几年的绘画工作里,几个系列并行展开。其中一个是小尺幅的静物绘画系列。这些静物似乎来源于画家常见的周围。在卞青的一些作品,如《青椒》或《指套》中,它们像没有依循重力的拖拽着实地落在水平面上。相反,想象中的水平面在观众的视线前铺展开。观众弯下腰,盯着一泓缓慢流动的各色半透明液体。那是绘画的表面。这些静物从画面的内部漂浮出来,体积和重量难以判断,那些本来直观的信息被遮掩住。

 

卞青的绘画不该被归类为写生,即以接近实物为对象为目的的绘画操作——虽然该操作必须依托感官为媒介。卞青并不相信唯一的、理想化的真实存在。但我们又很难称他的绘画为「主观」的。卞青没有试图表达情感。他独特的工作方法在于对「感应」规则的把握。一段自述中,他这样自我阐释创作:「……其实就是随意取象。我觉得我取象的时候,那个象是在呼唤我,那一刻我就是那个象。」

 

观察事物,等待特定事物向自己呼唤的那一刻,即是感知自己与事物形成共鸣和同源的机缘:他从混沌的世界中真的「看见」它,它也应和着艺术家用内在生命经验树立的一系列规则。如果这样讲过于玄妙,我们可以用语言的命名来说明。人类发明语言的时候,需要用特定的语音去对应特定的事物,内与外的意义系统得以构建。我们能看到,卞青的绘画语言具有这种对应的趋向,但同时,他将「应」——他个人化的占卜方法——保持在逐步建设的过程中,更像是一场指认的训练:在某一刻、某一个环境和某一心境恰好「对头」的情况下,他才可以选择创作的对象和方法;它也会顺遂另外某一刻、某一个环境和某一心境「应」的变化,改变自己绘画的对象和方法。他所绘画的,本身就是某一刻、某一个环境和某一心境的「应上」,但他没有使这种对应关系永垂不朽的初衷。创作绘画不是一个从艺术家内心世界延伸到画布的单向度过程,外在的世界也为他命名并指引他的工作。这造就了他绘画的断裂感。

 

若「援物比类」视为索绪尔所说的「能指没有绝对的所指」,质疑「感应」的任意性或许反而能衬托出卞青的工作方法对当代绘画的反思。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到卢梭甚至列维施特劳斯的观点,一直存在夸大语音而贬低文字的倾向。德里达对索绪尔「语音中心主义」的批评在于语音维护和加强「意义」的「在场」,摒弃混乱的同时,也摒弃了思想的多样性。卞青命名方式是文字式的,图画式的,也是卦象式的。无论是文字、符号还是形象,视觉文本同时朝几个方向发展。它用空间线条代替了时间上的前后相继。卞青画静物时,艺术便成了媒介而不是目的。卞青的画是文字书写,是一些潦草的标注符号。对他而言,在尽可能广阔的范围内沟通无碍才是正经。

 

策展人 楊紫 书于2024年5月